另一种生活
生活患儿吃太多的糖会有哪些危害本身是杂乱的,生活的道理一样如此,就是听于丹讲一百遍《论语心得》或《庄子心得》也无法严丝合缝的解决生活遇到的问题,特别是那些贯穿我们人生始终的问题。虽然人们从来没有停止对生活道理的追索。
事实上关于人生的道理大多数人除了生活本身的积累,很多是从听故事得来的,单纯讲道理是枯燥的,于丹所讲也并非她比别人更懂道理,是她更会把握观众心理,更会讲故事。但故事精彩却又容易偏向道理的某一个方面,有时候同样的故事对不同的人产生的反应迥然不同。
但无论生活的道理多么混杂,总是“有一种”生活在紧束着你。
但此时我却想到了一种例外。
在某个武侠或者间谍故事里,主人公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完成某项任务,彻底的改变了自己从原有的生活里跳脱,他不再是他自己,他的生活属于了另一个人,比如他会长期的守护教授一个孩子某种技艺,通过他来完成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他非常有耐心和兴趣去完成这件事。
我或可相信的确有这样的真实故事,尽管在当初听到这类故事的时候也曾经觉得诧异女性皮肤上的白癜风该如何治疗,但却被故事的精彩掩哪些食物是白癜风患者需要忌口的盖了。但当我将其从故事中厘出回味的时候却生出一些不寒而栗来。难道一个人真能够做到人为的隔断既往去完成一项彻底改变自己生活轨迹的任务吗?至少目前我还没有看到会有什么可以改变自己现在的生活,或许我可以解释是自己没有遇到大灾大难,但在这里我说的也并不是这一种情况,故事之中人物生活的改变也并非来自被迫,甚至带有欣然从命的底色,否则他也不会表现的那么耐心,和在耐心中表现出的趣味。而这就是我感觉诧异的落差,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他都是在沿着既往的人生轨迹在行走的。特别是人到中年更感生命的可贵和易逝,能干出点业绩已是难能可贵,而这样抛弃以往所得改变自己人生轨迹是否得不偿失呢?他有实力告别过去吗?对现实生活的人来说抛弃以往是不是意味着将面临更多失败呢?
当然我不能教条的理解这种改变,比如这种改变本身就是他人生事业的一部分,那么这种故事发生在武侠或者间谍身上就有了其合理的成分。而这并不是我要强调的,我所欣赏的是这些人在哪一刻表现出的从容和镇定,这是中年人生应该学习的。
的确,对大多数人来说人到中年已经完成了人生的塑造,要想改变很难。但事实上很多人虽然从年龄说已是人到中年了,但在人生事业男性背部白癜风该如何护理上仍然呈现着缺憾和空白。这里当然有个人的原因,但从我的理解更倾向于看成是社会的原因。比如,从客观的理解是社会提供给个人的机遇从来都是有限的,怀才不遇或者大材小用应该说是一种普遍。至于主观原因,则可以借用鲁迅的话——中国历史有两个时代:坐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你很难说到公平和尊严。而人到中年这一点已经不应该再成为耿耿于怀的人生负累,儒家不能拯救自己不还有老庄吗;即使是“少壮不努力。”也没必要非得“老大徒伤悲。”吧。
原因不是我这里要强调的,关键还是该往前看。
如果说武侠和间谍是受命而为,并非自己主观所愿,那么对人生事业上仍然呈现空白的人来说是不是可以采取主动呢?也就是说以上的参照是否可以成为自己可借鉴的路径呢?
当然我知道一个人要真正的告别自己的过去很难,即使有这种愿望也未必真的能够做到身体力行。但我们同样应该看到,人生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也可以说这是一种人生无望下选择,只是要将其中的消极变为积极。毕竟已不年轻。人在年轻的时候可以天马行空无所羁绊的想象,青春是他们的资本,似乎一切都有可能,想象当科学家,甚至当总理主席都可以,也的确有很多年轻人靠着自己的才华和运气顺风顺水的一路凯歌。而人到中年青春不在,想象也跟着弱化失去,此时改弦更张便成为必然。事实上很多中年人也正是在中年失意之后才清醒的找到属于自己更能把握的人生之路。
这里更为重要的我想还是人的心态的改变,既然已经知道既往的路已无法走通,而能够告别过去达到心无旁骛的去过另一种生活未尝不是更好的选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