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解择业难功夫在择外
<p>让高校毕业生构建合理的择业观,恐怕还要在就业环境上多下功夫。</p><p>进入5月,高校毕业生就业到了冲刺期。</p>
<p>今年高校毕业生727万人,为历年来最高,就业压力的确很大。不过,考察就业总体状况,一季度登记失业率不到4.1%、城镇新增就业再创新高、东中西部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招工难,又表明当前就业形势还算平稳,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对比与往年相较甚至还略为改善。</p>
<p>有人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实质上是择业难,都盯着传统意义上的好工作,僧多粥少,怎么会不难?更有人说,扩招这么多年,大学生早就不是骄子了,如果不转变观念,往后还要难。构建合理的择业观固然重要,但这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p>
<p>让高校毕业生就业不那么难,恐怕还要在就业环境上多下功夫。如果中西部地区工资水平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怎么能让高校毕业生心生向往?如果中小企业普遍经营困难、甚至岗位的稳定性都无法保证,怎么能吸引高校毕业生的目光?如果小城市和大城市在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方面始终存在巨大差距,怎么能让高校毕业生主动走向基层?从这个角度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绝不仅仅是其个人或就业领域的问题,还涉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收入分配公平合理、赋予微观经济主体更多活力等一系列大课题。</p>
<p>令人鼓舞的是,从根本上化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改革之举正渐次推开。近日,国务院再次出台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对中西部基层就业者给予学费补偿、对小微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补贴社保费用等措施,找准了难点,对准了焦点。</p>
<p>今后,大学毕业生数量可能还会攀升,对此要有信心。从个体看,劳动力初次进入市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是暂时的。高校毕业生相比其他就业群体,有着年轻、文化水平高的优势,经过一段适应期,就业质量、就业前景都会有更好表现。从就业总体走势看,经济转型升级是大方向并在加速,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占比的提升,将更好地对接高校毕业生的能力和需求。今天的大学生就业难,是成长中的烦恼,不会一直难下去。(晓白)</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