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留学生社区

标题: 良知的级别 [打印本页]

作者: 4脆美a2f6    时间: 2019-6-16 00:52
标题: 良知的级别



  良知的级别

    

  一

  尽管我一直强调,我是以本体解说良知的,但很多读者还是将良知视为“生灭法”,仅从意识层面甚至一般道德修养的层面极其肤浅地理解良知。那样,对东海的良知诸论当然很难深入理解。

    

  须知东海所言的良知,“级别”至高无上,等同于生命本性、宇宙本体。易曰:天行健。这个“天”,就是本体。人类意识心与肉体身都为良知所生发和执持,乃良知之“用”耳。人的肉身与意识皆有生灭,本体生生不已,永无断灭之时。你让太阳停止一秒钟试试?况本体乎?《传习录》载:

    

  “整洁的候诊室先生曰:颜子欲罢不能,是真见得道体不息,无可罢时。若功夫有起有倒,尚有可罢时,只是未曾见得道体。”

    

  这个“道体”,指的就是宇宙生命本体,道家称之为“道”、“太极”,佛教称之为法性(佛教名相繁复,其本体就有数十种名称,兹不详析)。

    

  二

  我说的良知,相当于道家的“无极”,佛教的“真如”。无极是形容词,用以描写“太极”(本体)无声无臭、无形无状不同于任何一物却又为任何一物之根本的那种状态,但朱熹以“无极”说本体,无极与太极(即道体)平起平坐,异名同体。真如也是形容,后来则成了佛教本体众多异名之一,等同于本体了。

    

  何谓“真如”?

    
白癜风究竟会不会遗传

  佛法唯识学中有“八识心王”之说,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五识是感识,认识具体对象,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只要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现在心理学研究到前六识为止。但在佛法上,还有第七、第八——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

    

  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属于潜意识的范围。它是执取第八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阿赖耶识是根本识,以下各识都由它生出。唯识论认为,阿赖耶识中藏有无数的种子,可以引发人的善恶行为。阿赖耶识转染成净即是真如,天台宗称之为第九识“阿摩罗识——根本净识”。

    

  我说良知相当于而不是等同于真如,是因为儒佛两家对本体的理解有同有异。作为本体,良知与真如都是不灭的,此其同;良知生生而真如不生,此其异。道家的无极也一样,与良知相比,有沦虚滞静之蔽。

    

  三

  有学者说:同意你良制是道德良知在社会层面的“用”的说法,但以良知为体,就太“抬举”了。良知应是本性之“用”。孟子也是这么理解的。

    

  答曰:王阳明就是以本体解说良知的。对此熊十力持反对态度,我虽私淑熊十力,在这一点上却赞同王阳明:良知即人之本性、宇宙之本体。

    

  至于说良制,是本体、也即是良知在社会层面的“用”。良知与制度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体用关系,就象内圣与外王一样。蒋庆认为内圣与外王应平等并列,是错误的。

    

  有个叫乾坤草的网友认为“制度是用,就是体,人类就必须要生活在制度这“体”中,谁也逃不了”云云,更是混扯。如果制度就是体,且不说制度会因时因地而异,在原始社会没有制度的情况下,难道天地万物包括人类就“无体”了?

    

  须知体用不二而又有别。没有用,体无法彰显,缺了某一方面的用,就会影响体的彰显。但不能因此将体用完全等同起来。体是常,用是变,借喻一下:体是海,用是沤,体是根本,用是枝叶。

    

  用可以离,比如制度,尽管非常重要,但不是绝对不可以离的,且不说个体生命离开制度照样可以生存,社会到了某个历史阶段,良知大灿,“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离开制度,也照样可以维持。但体就不一样了。《中庸》讲山西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道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物之中。

    

  良知在不同的人身上,有高低明白癜风病理分析暗隐显的程度之异,但它与佛性真如一样,遍于宇宙,在于万物,无时可离,无地可离,无人可离。佛称真如,儒称良知,名虽不同,两家体悟也有所不同,为“道”则同,指的都是同一个唯一的、绝对的本体。

  2008-3-18东海老人

  首发《民主论坛》http://asiademo.org/gb

    

    





欢迎光临 加州留学生社区 (http://bbs.castudent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