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买木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21:1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买木炭












<共计2457字>

  

  

  

  买木炭

  ——亚枫

  

  

    

    

  对于木炭的记忆要追溯到很多年前了。商洛山中的寒冬取暖多少年了就用的是木炭火。烟熏火燎后就是红的发白的暗火,静悄悄地燃烧着,很快屋子里就温暖如春了。围火而坐,男的抽烟,女的织毛衣,或者借炭火温两盅秦川酒,温温的干喝着。烧着塘瓷缸里的茉莉花茶。读报的读着,聊天的聊着,不咸不淡的,一坐就是一天。这就是我许多年前在乡镇工作时的冬日生活。后来回城进了机关,用上了电暖气。办公楼新建后又供了暖气,办公室里暖烘烘的,热的几盆花乱开。人进了办公室就得脱衣服,出门又时不时忘了穿外套,一来二去冬天里总要感冒几回,慢慢的就习以为常了。一人一间办公室,一人一张桌子。只是少了当年和同事的热呼劲,多了的是冷清,时常地就让人想起乡镇工作时的趣事了。

  我是那年秋天分配到乡镇工作的,单位离城近就成天的往回跑,早上上去,晚上就回了城里的家。秋末冬至,天变的冷了起来。我家在县城,领导就托付我下午早点回家,顺道采购一车木炭,以备过冬之需。回到县城,因为从来没有买过木炭,专门找了几个单位的老同志询问了如何鉴别木炭的好坏?老同志说,要节长,色黑灰白。太黑的是浇过水没烧透的,烤火时就有烟气,而且会爆火星。

  秋天的天气,要不就是天高气爽,要么就是阴冷昏蒙。来到南门口县河边的炭市上是下午,风刺刺的,集都快散了。一辆辆架子车上装满了木炭,买炭的人却很零星。我的到来也只是引的几个卖炭人看了两眼。大概是看到一个年轻小伙子在看炭,不像是买家。看归看,没人理我。我也正好落的个细细察看,记着老同志的教导,终于让我找到了一车好炭。卖主搭眼一看都是深山里来的农民,夫妻俩,全都是十指苍苍,满脸的黑灰。看到我在看炭,站在我跟前只是看着,脸上是很谦和的笑容,因了脸上的炭灰,让人觉的笑也苦苦的。妻子很客气的问我能要多少,我说要一车。这时旁边卖炭的忽地都围了过来。丈夫却一下子拉着我的手大声说,行,就按小同志说的,卖了。一边给我使着眼色。其他人就讪讪的散开了。

  等那些人走开了,卖炭的妻子才小声对我说,那些都是贩子,专门抬高价,害的等了一天了都没卖成。一车炭,一大早拉了几十里,放了一天,饭都没吃呢。这时候了,你也要的多,就给你个最低价,行不?看看这夫妻俩都是老实人,我也就没再弹嫌。只是听到我的单位在离城十五里的乡上,卖炭的面露难色,想了一下说,今天这时候了,明天早上给你送去行不?我正不想再回单位去,就说那行,明早八点我就在单位等你们。回到家时母亲问我事办的怎么样了,我讲了经过。母抗战流感时千万不要忽略其它亲说,他们也没收你个定金什么的,不怕你是个骗子,害人家白拉几十里。想想也对,一车炭五六百斤,装修新房首先要知道这些近千元。连个定金都没有收,看来真是老实人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骑摩托车,八点前就到了单位,打开大门坐在院子中间,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等着送炭人。一直到了十点钟,灶上开饭了,还没有见送炭的,我心里就生起了闷气,看着像老实人,咋一点信用都不讲。正在吃饭时,就听见院中有人问,是你们这有个小伙子昨天定的要木炭吧?我应声出去刚想责问送炭人怎么这时候了才送来,看到送炭人的脸却愣住了,那是一张笑迎迎的脸,但满脸都是汗水,头上冒着热气,衣服也脱的只剩下贴身的线衣了,前胸后背都被汗水沁透了贴在了身上。卖炭人的妻子也同样的蹲在车旁的地上用衣袖擦着满脸的汗。猛然想起来,从县城上来到我所在的乡镇,虽然只有十五里,但都是慢上坡,自已骑摩托车,感觉不来,但拉这么多的炭走这路却是很费人的。

  卖炭人看到我很高兴的说,对不住了,来晚了。说好八点给你送来的,想着你们是单位,要发票,早上八点就去税务所开票,我们卖了几年炭了,这一车多少斤基本上八九不离十,等会称完了你对一下,如果和发票上的数对不住我给你退钱。说着又用衣袖擦擦脸颊上流下来的汗。接着说,你们这看着是平路,谁知道是慢上坡,越拉越吃劲!这时,我心中的不快一扫而光了。忽然想起他们肯定还没有吃饭,就让他们坐在院中,然后去灶房打了两份饭菜,两人还要推让,我一下子放在他们面前说,不吃就不要你们的木炭了。两人相互看看就连声道谢,很快就吃完了。这时一个女同事洗完碗,经过时一扭一扭的对我说,送炭的还管饭呀,是你家亲戚儿童白癜风患者吃牛肉会不会加重病情吗!我笑笑,没吭声。

  吃过饭,卖炭的夫妻俩按照我们领导的指示,每个人六十斤,逐一把炭送到各人的房中。我忙着记录每个人的数字,到最后,分给个人的和公用的加在一起,比发票上的数量还多了七八斤。因为发票上没有这几斤,所以算账时出纳按发票上的数字付了款,给卖炭人钱时,我还怕他们争纠,就想多的那几斤我私人给钱算了,也算是慢上坡的一点补尝吧。没想到数完钱,卖炭人的妻子把多出来的几块钱退给我,我死活要给,那对夫妻就说全当是我们的饭钱了,以后要木炭就找我们吧。说完把钱塞到我手上拉着架子车走了。

  回到院子中,我的女同事正从我房子中走出来,一边对院中其他同事大声嚷嚷,你们看看人家的木炭,全是长的,一点碎渣渣都没有,我说为啥管那俩卖炭的吃饭呢,这不明摆着营私舞弊呢。我正要接话,所长说,说啥风凉话呢,人家小何给大家服务,分点好木炭有啥不对的。我忍住了想说的话,回到我的房子看到办公桌下的木炭,整齐的码成一堆,的确一个小的也没。我明白了那是卖炭人用他所能及的来报答我请他们吃的那顿饭。就记起母亲常说的一句话:“予人半碗水,回报一碗油”。

  事情过去整十年了,我也离开了乡镇,回到了城里的机关。由一个毛头小伙,成为人夫,人父。工作几经变动,也在单位成为机关的中层,走上了管理岗位。这么多年,经历了很多事,每到了冬天,想到了木炭,就不由的想起了这件事。偶尔的听到下乡检查工作的同事聊起我当年的工作单位,十几个同事升迁的升迁,进城的进城,都调走了,只是的那个女同事,还在那个单位里干着办事员。近些年,封山育林,严禁伐木烧炭,让木炭也如了山珍海味般的稀罕了,农村也看不到木炭的踪影了。取暖也改的和城里人一样用起了土暖气和空调了。当年卖炭的夫妻也应早已不再伐木烧炭了!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想是早有了新的营生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