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20周年校友系列访谈二十年20人丨杜敏绮
在杜敏绮看来,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对她最大的帮助,是从个人成长的宏观层面估量,在具体的方法与理论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形成了自己的理念。
那些图书馆里随手翻一本专业书籍就能找到的理论知识,真有那么重要吗?就知识本身来说,倒也未必。几十年过去,各个领域的理论成果都在进步迭代、深化发展,理论模型在现实中也不会找到完全契合的场景。但在EMBA的学习之中,杜敏绮收获的不止于理论,学习与思考的过程塑造了她更专业、更有效的思维模式,而这些内化于心的素养,才是常人所难以企及之处。
谈及学习的收获,杜敏绮特别提到了“领导力”这一门课程。当她后来转变成为创业者和领导者的角色,这门课程中学到的内容在实际的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习中,杜敏绮对“领导力”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明晰,而在后来的团队管理工作中,她对于“领导力”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她看来,领导力的核心还是要依靠团队的力量。
“要搭建一个好的团队,首先要物色到一批好的人,这要求领导者有足够的判断力;找到好的人力资本后,用吸引他们的公司文化把他们留住,这是你领导力的核心。你不能事事亲力亲为,在制度的维护下要把更多的权力下放,鼓励你的团队去做。”
“企业家精神”这门课程也是如此,回忆起课程学习的过程,杜敏绮说,当时学得十分投入,一口气看了很多案例和书籍,这也为她后来成功创业打下非常好的基础。
杜敏绮带领团队大步向前发展,一方面统一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凝聚力,另一方面明确目标,激发团队积极性,同时尽量人性化,团队氛围轻松融洽,使团队具有超强的战斗力。在有效的管理下,她腾出更多时间去思考下一年、下一个十年的方向,同时也有了更多的精力去维护客户人脉及所有Stakeholder的关系。
凝聚力 Cohesiveness
分散在全球的情谊
回忆起当初在EMBA的学习经历,杜敏绮感叹道:“那段学习经历相对短暂,但重要的是我们这个班级里的人三观非常接近,特别团结,比我所有的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群里面的同学都更容易交流。”
班级里的人与人之间有一种奇妙的默契,即使有个别同学带有一些对立的观念,大家也不会去反驳他,只是与他共同分享。最让杜敏绮感到幸运的是,班级中大部分同学的价值观都十分契合,这让整个班级形成了别样的默契和凝聚力。
毕业之后,大家一直保持着细水长流的友谊,不论身居哪一个国度、哪一座城市,这群朋友都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在关键时刻,这份情谊还会成为自己有力的支柱。
在杜敏绮创业期间,她的公司有一款通讯产品需要改进,于是她想到了EMBA的老同学。一位同学当时正好在上海一家做通讯的外企任职,了解情况以后马上为杜敏绮提供了帮助。而另一位同学在南京做通讯方面工作,得知杜敏绮需要通讯工程师的专业意见,她二话没说,把这些工程师资源分享给她,帮助杜敏绮分析产品。在老同学的帮助下,杜敏绮的产品很快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杜敏绮感叹道,不管发生什么事,这群老朋友真的是有求必应。这份让杜敏绮珍视的同学情谊不止存在于回忆里,他们曾是最要好的学习伙伴,如今也在互相鼓励着共同成长。
后来,在新冠疫情开始蔓延的时候,杜敏绮急着给国内捐赠呼吸机,群里的同学帮她出点子,帮她接应和对接。后期美国那边又缺PPE,杜敏绮马上又找在国内的同学帮她提供PPE的采购信息。
很多人身处国内,感叹海外华人心系祖国,纷纷动容。但大多数人看不到的是,正是如杜敏绮和老同学们一般,他们的心本就相连,才能将力量汇聚起来,去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贡献。
回首在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学习的日子,杜敏绮已不太记得课堂上的具体内容和难度值Max的作业,EMBA对她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她工作和创业的每一步实践之中。不管过去多少年,杜敏绮都会庆幸自己当初对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的选择。EMBA像是她“开挂”人生的开端,给予了她灯塔般的力量,也让她收获了珍贵的同学情谊。个人在成长,社会在变化,但坚定的选择和奋斗的时光从不曾湮灭,那段在EMBA学习的经历永远在杜敏绮的人生中熠熠闪光。
复旦国际EMBA 复旦华盛顿EMBA https://www.fdsm.fudan.edu.cn/topemba/cn/index.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