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友拆报亭是头痛砍头损害弱势群体利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5 17:25: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友:拆报亭是“头痛砍头” 损害弱势群体利益</p>
<p>超市出现报刊的“身影”,然而走访发现,有的超市报刊无法结账</p>
<p>  河南商报 王春胜/摄</p>
<p>   报刊“搬进”超市第一天,有工作人员称无法结账,市民买报刊并不容易而报亭拆除仍在继续</p>
<p>   友认为,拆报亭是“头痛砍头”河南省文联副主席郑彦英说</p>
<p>   “以厚重文化自称的郑州</p>
<p>   做了一件最没文化的事”</p>
<p>   河南商报李肖肖宗雷赵强</p>
<p>   昨天,拆过报刊亭后,郑州市首批5家超市开始卖报刊。走访发现,市民想买份报刊,还真有点不容易。</p>
<p>   走访</p>
<p>   首批卖报刊的5家超市</p>
<p>   有工作人员说无法结账</p>
北京白癜风公益活动
<p>   昨天,对公布的卖报刊的5家超市,河南商报进行了走访。</p>
<p>   中午11时许,经五路与黄河路交叉口向东100米路北,有家超市玻璃窗上写有“报刊杂志零售点”。</p>
<p>   该超市一个报刊架摆放有4家本地都市报,另一报刊架放有18种杂志,但多数是旧刊,随意拿出一本,出版日期是3月19日。工作人员不知道是否有最新报刊,“是公司统一要卖的,具体情况不知道。”收银员说,想看的报纸杂志可以记下,以后会考虑进货。黄河路店、纬一路店情况类似。</p>
<p>   但在寻找“文化南路店”时,沿文化路从新通桥到纬三路走访,附近市民均表示不知道。</p>
<p>   正道中环百货负一楼超市左侧有报刊,有市民好奇是否可以免费看,销售人员说“是卖的”。</p>
<p>   提出要买本杂志时,服务台工作人员说,应到超市收银台付款,但收银员却称超市不管报刊,无法结账。再次来到服务台,工作人员称不知道在哪付款,只得放弃购买。</p>
<p>   在纬一路与经八路交叉口向西20米路南的一家超市,一男子想买《南方周末》,看看没有走了。他说,不知道以后去哪买了。</p>
<p>   昨天,郑州不少地方已经着手在拆报亭了。而那些还没拆的报亭,一部分已经关门,营业的也没有再进新报刊。</p>
<p>   对于公布的售卖点,有友说,“中环的超市离路几十米,还在负一楼,买个报没有10来分钟恐怕搞不定,上班高峰期谁会跑那儿去买?”</p>
<p>   友</p>
<p>   拆掉报亭是“头痛砍头”,损害弱势群体利益</p>
<p>   市民叶先生最习惯的就是,每过一段时日,踱到政六街与红专路交叉口的报亭买几本杂志。那边的报亭原先有100多种报刊。昨天路过,才发现报亭拆了,报亭主正在处理杂志,他一下子买了20多本,沉甸甸地抱回来,“突然感觉心里也是沉甸甸的”。</p>
<p>   最近,《北京治白癜风专业的医院新周刊》副总编周可也在微博上得知了郑州市拆除报刊亭的消息。他不知道,在郑州已经有不少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儿最好忠实的读者买不到《新周刊》了。在周可看来,报刊亭也是城市不可缺少的景观之一,是文化城市的标志。“问题就是,管理者总用狭隘的观念去理解。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正是基于落后、单一的城市理念。”</p>
<p>   这几天,拆报亭事件在上持续“发酵”。友“回首昨天”说,拆报亭就是“头痛砍头,脚痛砍脚”,经营报亭的多是弱势群体,一个报刊亭可以养活一家人,虽然政府给了补偿,但肯定跟原先有差距,这样一来,他们今后咋办?</p>
<p>   专家</p>
<p>   拆掉报亭是“因噎废食”</p>
<p>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史璞最近一直关注着拆报亭这件事。他说,报亭本来是方便群众的,郑州报亭确实存在一定问题,对政府治理的行为很支持,但这样一拆了之,完全是“因噎废食”。</p>
<p>   “位置不好可以调,形象不好可以改,但直接拆,就是一种随意的、盲目的强制性管理。”他认为,报亭建了拆、拆了建,没有经过任何听证程序,既没有体现老百姓意愿,也是政府公信力的严重丧失,这种随意性的决策,是很不慎重的。交通上比报亭更严重的问题多了,政府有很多该管的事情都没有管。</p>
<p>   昨晚,《新周刊》的总主笔闫肖锋在电话里说了他的观点:任何城市规划的改变都要以市民方便为基础。</p>
<p>   “郑州做了一件最没文化的事”</p>
<p>   在河南省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郑彦英看来,郑州市决定将全市421个报刊亭全部拆除是一种“过于武断的长官行为”,“和许多市民息息相关的设施要拆除,却没有召开听证会邀请市民参与。”</p>
<p>   郑彦英认为,在国家提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候,“一向以厚重文化自称的郑州,却做了一件最没有文化的事情。今天开会的时候,浙江的一位朋友问及此事,我真是羞愧难当,我作为一名郑州人,觉得拆除报刊亭是莫大的耻辱。”</p>
<p>   在公交车上,和陌生的乘客互换报纸;走到陌生的街区,找报刊亭大妈问路;暖暖的下午,翻翻杂志感受纸质阅读的快感……郑彦英说,这正是纸媒传承文化的最佳体现,但今后,拆除事件会存入人们记忆,载入历史长河。“由于某些部门的利益无法调节,就全部拆除报刊亭,这是管理上的懒政。”</p>
<p>   郑彦英认为,在拆除旧亭前,应先建好新销售点。“新的没建,就把老报亭都拆了,这个空白区会删除报纸杂志在人们心中的记忆,这个时候也是纸媒在人们心中消失的时候。”</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