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徽六安王大墓保护方案揭秘文化考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9 06:1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安徽“六安王”大墓保护方案揭秘_文化考古_雅昌</p>
<p>“六安王”大墓珍贵文物保存现状堪忧。 “六安王”大墓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城东三十铺镇双墩村附近,是一座西汉“黄肠题凑”结构的墓葬,属于西汉时期诸侯王特有的葬式。这种规格的汉墓在全国发现不多,在安徽省属于首次发现。自去年3月进行考古发掘以来,已经出土各类珍贵文物500多件,包括华丽精致的铜镜、彩绘各类图案或贴有金银箔的漆器以及木器等。但是,这些出土文物的保存现状令人担忧,迫切需要进行科学保护。 曾在考古发掘之后的现场看到,“黄肠题凑”结构虽然保存完整且较为罕见,但是仍和盖板、外藏椁等大型木制文物一起暴露在露天环境中,饱受日晒雨淋。同时,墓坑渗水严重,积水一度将“黄肠题凑”浸泡其中,而墓壁夯土虽然用塑料薄膜简单遮盖,但仍出现坍塌等现象。 此外,移入室内的文物也亟待进一步处理。据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徽省文物保护科技研究中心主任袁传勋博士介绍,“六安王”大墓的石质椁室十分独特,内棺保存完整,装饰精致奢华,刚发掘时红色云纹彩绘还非常鲜艳。但是,由于受盗掘破坏和发掘条件的限制,已经多处受损,目前虽然已经暂时安置在皖西博物馆,仍需进一步进行保护处理。 出土木俑的现状更令人担忧。“有些木俑出土时跟豆腐一样软,指头一按就是一个坑。”袁传勋说。对于这样的木器,在考古发掘进行的同时一般就要进行现场局部加固再提取。“小件人俑还好,木马这么大的只能加固后小心翼翼地用手托。托的过程中一不小心,木俑就会像豆腐一样散掉损坏。” 而现在,出土的木俑共有298件,多数保存不好,变形、残缺者比比皆是。尤其是83件木马的头、身、腿等部件散落、凌乱,马身酥软开裂,多数已经变成碎木。9辆木车的保存状况更是糟糕,辐条断裂变形,伞盖糟朽。 “出土文物保护任务异常繁重,仅需要处理的大型木材就超过200平方米,无论是搬运还是处理,工作量都比较大,还有兵器等复合材质的文物保护有相当的难度。” 袁传勋表示。 黑色作战计划:为“黄肠题凑”披上钢制“盔甲” 向时光宣战,文物保护专家们制定出的第一步作战计划是为暴露野外的“黄肠题凑”建造一个2400平方米的钢结构大棚,作为护体“盔甲”。 所谓“黄肠题凑”,即将黄色木料加工成大小相同的木料,按树心朝向墓室的方向在墓室三面依次堆积成“凹”字形,将主棺包围在其中。“六安王”大墓的“黄肠题凑”长9.1米、宽7米、净空2.5米。经过几千年的地下岁月,这些木头已经炭化成黑色,却依然平整结实。而整个墓葬的封土高达11米,底径约哈市治疗白癜风医院60米,仅墓坑全长就达到48米。 根据紧急保护方案,保护“黄肠题凑”的临时大棚长60米、宽40米、层高11米。采用全钢架构,弧形屋顶,无支柱,跨度达到20多米。模拟墓葬形状建造,屋顶作防水处理,窗户玻璃涂敷防紫外线材料,并且需要达到通风、密封、遮阳、挡雨功能,还要能抗击十级大风。 “虽然是临时性的保护大棚,但是我们是按照5年的使用寿命来设计和建造,希望至少在3至5年的过渡期期间对黄肠题凑进行保护。”袁传勋告诉。 目前,墓葬周围的地质勘探工作正在进行。勘探工人在墓葬四周打出了8个探孔,用以勘测墓葬周围土质的承载力、分析土壤性质以及水源分布、水质等。据悉,目前,前期地质勘探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各项指标均达到建设标准。 专家们介绍说,勘探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建造大棚的工程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整个王陵区以及墓葬本体的保护收集相应的环境数据,为后期的保护和研究奠定基础。 “我们会先对墓坑及墓壁进行临时加固,清理墓壁泥土,抽出墓室内的积水。等土质报告出来,搭建起保护大棚后,再对黄肠题凑作保温、保湿、防腐处理。”袁传勋表示。 绿色作战计划:盖板木材环保清洗 对于露天存放的盖板木材,文物保护专家们设计出的保护方案非常绿色环保。 据了解,盖板木材原来位于“黄肠题凑”之上,共4层,每根木材都长达9米,重量在一吨以上,共计143根。考古发掘时,工作人员启用了吊车才将这些盖板全部揭开。之后经过简单覆盖处理就一直露天存放在墓坑旁边。 据悉,这些盖板木材的临时保护方案与“黄肠题凑”的保护有些类似,都是搭建钢结构保护大棚,但盖板大棚位于皖西博物馆室内,面积接近500平方米,高4米,拟建50个支架用以平放143根粗大的木料。大棚除了需要达到强度、防雨、隔热、通风等要求外,还有湿度要求,包括空气湿度和地面的耐水性。 “由于文物保护经费有限,文物保护工作通常也都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倡导节约和循环再利用。木材运来后需要进行污垢清洗,这需要用大量的自来水清除木材表面的泥土、污垢和盐分。因此,我们会考虑在室内地面建一个缓冲池,当我们对盖板木材进行清洗的时候,先把清洗的污水引入缓冲池,经过沉淀、过滤,一来防止淤泥堵塞下水管道,二来也可以将沉淀过滤过的水再利用。”袁传勋说。 盖板木材的搬运是保护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对此,专家们将会在搬运前按照原墓葬中盖板的排序对其进行编号,包括木料中的碎片也要进行编号标注、逐一照相,并记录出土时色泽、尺寸、残损情况等。经过适当的保温、杀菌处理后,用稻草、塑料薄膜等将其包裹,再通过吊车等工具转移到平板车上搬运。 白色作战计划:漆木器保护多管齐下 漆木器是“六安王”大墓主要的出土文物类型,也极具特色。 据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介绍,漆器主要出土于椁室内,大多被盗墓者破坏,能辨认的器形有盘、耳杯、盒、案等,均彩绘各类动物、植物、卷云、几何形图案;有的书写“日”“吉”“明”等吉祥文字用语;有的漆木器镶嵌银釦和玉石;还有不少贴有金箔或银箔质的飞禽走兽图案,造型生动,古拙而又精细,甚至能分辨出鸟雀的根根羽毛。 木器则主要是车、马、人俑、透空雕花板等。其中,人俑为木段雕制,有立俑、坐俑,有的衣着长袍或身穿短衣,有的头戴冠饰,有的饰有彩绘,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据了解,对于漆木器保护的方法,国内外通常采用的物理方法包括阴干法、沙埋法和真空冷冻干燥法。阴干法即用粗麻布等包裹漆木器放在阴凉干燥处,让水分慢慢挥发,达到脱水的目的,虽然经济方便,但是容易造成漆木器脱水过程中开裂变形。 沙埋法即用干净的河沙填埋。因为河沙具有定型、透气两种功能,一方面能固定漆木器形状,另一方面也能保持器物中的水分慢慢挥发,处理效果好,但是如果埋藏在河沙中的漆木器产生霉变以及外观变化,则不易及时发现;对于大型器物也不便于观察。 真空冷冻法即将漆木器放入冰库中,让其表面及内部的水结冰,在真空状态下让冰升华,达到脱水的目的。此种方法对木材没有太大影响,处理效果理想,但是费用较高,时间较长。 据专家们介绍,目前采用较为广泛,也是较为理想的漆木器脱水方法是化学方法,将高分子材料通过浸、喷、涂等方法渗透到木材白癜风怎么引起的内部以脱去其中的水分,同时具备保湿和脱水功能,并且处理效果好,也不污染环境。 事实上,早在“六安王”大墓考古发掘过程中,漆木器的提取就需要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参与。提取漆器,首先要喷水保湿,初步保存处理的时候也是浸泡在水中;提取木器,则先将无色、无光的液体喷洒渗透其上,形成保护膜,使液体中的化学物质渗透木器内部加强其强度,然后用不锈钢盘从底部将其整体提取。 袁传勋指出,一件受损严重的木俑,一般的修复时间需要2至3年,工作量非常之大。同时,漆木器的保护处理方式虽然比较多,但是都还不白癜风精准疗效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们会针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总之,六安王陵的保护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只有在全社会共同的支持下,我们才能竭尽自己所能去保护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努力还原历史的真相。”袁传勋说。</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