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场院的故事
场院的故事
——逝云
——一、夜之曲
我说的场院非指一家一户的方方正正的院子,而是用来开会、唱戏、演电影的村里的小广场,通常位于大队部的门前,村民称之为“大队院儿”。对于今天的孩子们来说,这是个很陌生的称谓,但在七八十年代,那是一个可以带给孩子们欢乐和故事的磁场。
“今晚大队院儿演电影!”早在中午时分,或者更早,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就不知从水的嘴里诞生,然后以极快的速度遍布全村。学生们不用催促就早早把作业写好了,妈妈们比平时提前好多把饭做好了,连那些平日不太出门的奶奶们也颠着小脚在儿孙们的催促下走下了炕头。姑娘小伙子们要神秘些,他们总是最晚出现在场院的人群。
随着暮色的渐浓,大人孩子从不同的大门出来,在胡同里汇成细细的人流,最后汇入场院这片海洋。更有外村的,从村前的大道加入进来。于是亲朋好友互相招呼调侃,姊妹妯娌间的家长里短,老人们关于儿孙的夸耀和批评汇成一片巨大的声音的海。而这还只是背景。来晚了的大声呼喊着先来占地方的孩子的乳名,也只是些序曲。开演前十几分钟,主角到场。通常是书记,有时是村长,很有气度地使声浪的分贝迅速降低,然后用最洪亮的声音、最充沛的底气利用麦克风进行一个短暂的会议。议题的内容往往不甚重要,但声音的威严让人不得不觉得内容至关重要。因了对电影的感情,村民们耐心地听着,好容易听到“好,下面开始放电影!,”全场才最终真正安静下来。
通常是一放就是两部电影,有时是一部正片加一部科教片(村民称之为“加演片”),那便很不能尽兴。影片的内容是否吸引人,只要看看场院的人数就可以了。有好看的片子,那人海便愈加密集,反之,到终场时就只剩下几个毅力较强的孩子和他们的容易妥协的陪同者。
到十点多近十一点的时候,幕布上终于出现了“再见”的字样,人海再度骚动,唤醒睡着的孩子,意犹未尽地打着呵欠,抗着板凳,议论着剧情和演员,渐渐地分为几条细流,隐进房子的阴影里。各家的灯次第地亮了起来,不久又熄灭,整个村子复归于沉寂。月光从树顶洒下来,场院里孤零零的篮球架静静地看着地上零散的垫凳子用的砖石,还有偶尔遗忘的不知谁家的板凳,静静地,不知在想什么。
(二)划地为营
提起看电影,最先浮现的是为占地方而发生的种种。
占地方也是颇有讲究的。首先,放映机两边和正前方不能占,占了复发性的白癜风能怀孕吗也白占,那是干部们的领地。当时谁的小脑瓜里也没想到这是特权,该反抗的。只是每次看着干部们的孩子不用占地方就可以堂而遑之地进占最好的位置,心里会有拥有一个干部父辈的渴望,特别是本来因学习不好而被轻视的那个家伙一脸不加掩饰的优越感甚是伤人。直到再次受到老师热情的表扬,伤口才会平复。此外,太前不行,要尽力仰起头才能看到银幕,很累人,往往演到一半,脖子就酸得受不了。而且离得太近,画面也不清晰。太后和太靠边都不行,如果电影好看,那后加入让你了解下为什么会诱发此病的人群会挤得你站不住脚。
要占个好地方,除了要信息灵通,占尽天时外,人和的作用也很大。因为先来的领地都很大,根本用不完,那就可以和他们协商,借得一角边远之地成立自己的王国,如当年的虬髯客。
占好了地盘,还得要小心经营,否则会前功尽弃的。首要是搞好睦邻关系,以免被蚕食,或因边界战火燃烧而赔了夫人又折兵。家里姊妹弟兄多的就轮流吃饭,少的只能饿着肚子等,有时也可请邻居代管,那样往往有些危险。另一个危险就是家里的饭太晚,大人们迟迟不来。眼看着边界被那些不太讲谦让的大人们一点点侵占,独力难支。这时候心里的焦急不亚于伍子胥过昭关,一方面要手忙脚乱地照顾越来越小的地盘,一方面要不断地起身寻找亲人的身影,还要忍受着饥饿的折磨。唉,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好容易家人来了,那迎面的埋怨就不能不带着点哭腔了。好在大人们不计较,把带来的晚饭塞给他以示安慰。如果那饭里偶尔竟有两个鸡蛋,那这一番苦捱总算有个回报。在别的孩子羡慕的目光中香香地吃着鸡蛋或更诱人的东西,刚才的窘迫也就可以不提了。
不是每次都这么有惊无险的。有时候,或因为邻居的出口不逊,或因为边界的划分达不成患上白癜风疾病要去哪里治疗共识,或因为是宿敌,总之战火就烧起来了,并很快地形成两大阵营。观众们有的飞速回家报信,代寻援军,有的则趁机扩大地盘。大人赶来,通常是呵斥自家的孩子,各退一步,大家平安。但也有爱孩子心切的,就演变为大人间的纠纷,严重的要干部调解才会平息。第二天,当大人们还在怒目相向时,惹祸的孩子早已敌友不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