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出世与入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7 00:1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出世与入世
  

  出世与入世

  ——小桥流水

  

  

  梁任公在给他弟子的毕业纪念册上,曾留下这样的话,大意是:用出世的心态入世,用入世的心态出世。以前读这句话,百思不得其解,他老先生怎么可以把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混为一谈?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对这句话似乎有茅塞顿开之感。

  在我看来,老庄可算是用入世的心态出世者。人们历来认为他们消极遁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人间烟火的冷漠与疏离。有时,他们对现实的干预,对生活积极参与的热情,还是非常强烈的。尤其是老子更是如此。对于治国,老子有一句人人皆知的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对于统治者的优劣,老子有自己的标准:“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意思是说,最好的统治者,人们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们亲近而赞美他;再次的统治者,人们畏惧他;再次的统治者,人们轻蔑他。对于与民争利的现象,老子给予了辛辣的讥讽:“天之道,损金秋九月致敬辛勤劳作的中科人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没有对现实的热切关注,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感慨的。

  人总该有一点社会责任感,所以积极入世就显得很有必要。大的不说,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就离不开群体的协作。《庄子·大宗师》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淫雨霏霏下了十天,隐者子桑处境窘迫饥饿难耐,朋友子舆前往探视。刚到门前,就听见子桑似歌似泣的声音:“父邪!母邪!天乎!人乎!”子舆问他何以如此狼狈,子桑答曰:“我正在想着使我如此窘迫的原因。父母难道要我贫穷吗?天地难道要我贫穷吗?想来想去想不通,也许是由于命吧!”子桑想不通,我们却看得很明白,他只顾追求一种形而上的思考,却疏离了具体感性的人间烟火。等到生存问题都无法解决,什么奇思妙想都只能是扑朔迷离无法把握的幻影罢了。

  孔子当年为了推销自己的治国方略,周游列国,一路上充满了挫折与艰险。除了不断遭受隐者的讥介绍小孩白癜风最佳治疗方法讽与刁难目前哈市医疗连锁寻求皮肤美容合作外,两被鲁国驱逐,到了卫国又被禁止留居,在周国陷入困境,在陈蔡两国交界处遭受围困,七天七夜没吃到一顿热饭……尽管他明知自己的主张不容于社会,正如白癜风面部植皮他自己说的“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他依然“知其不可而为之”。古人尚且如此,我们还有什么话可说?

  置身现代社会,修齐治平建功立业,更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选择。不必说人类生存环境的开发已到了四海无闲田的地步,根本不大可能有什么世外桃源供你出世和栖息,其次,你要出人头地,向世人证明你的价值从而被人承认被社会容纳,也只有积极地推销自己,把自己的聪明才智释放出来。不仅如此,在遇到挫折与磨难时,还要能处乱不惊,积蕴生命的韧劲和张力。

  然而,在积极入世的同时,又不能一味热衷于功名利禄,而要保持一种超然物外宁静平和的出世心态,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不为所动。也就是说,要用一种出世的心态入世。《庄子·田子方》中记载:楚国贤士孙叔敖三任宰相三次离开,却能做到欣然自适豁达超然。隐士肩吾问他何以有如此过人的心胸,孙叔敖说,我哪里有什么过人之处,我认为爵位的到来不可推却,离去不能阻止,得失皆不由我,也就不忧伤了。对于人生有了清澈的观照,世上的荣辱祸福不足以扰乱内心的宁静,我们的心灵因此可以获得永恒的自由。

  既有所为又有所不为,既积极入世又超然物外,这似乎可以作为我们为人处世的一条原则。

  







  本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要发表请与作者联系。

  联系方式:(电话)0558-7622445|(Email)mcqcl21@c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