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秋天的思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3 11:3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秋天的思念
  

  秋天的思念

  ——林西/林夕/孙梦秋

  

  

    

    

    

    

    

  最 难忘怀的,是暮色苍茫的时候,母亲站在村口张望的孤单的身影,以及她在晚风中飞扬的花白干枯的头发。

  那时候,秋天的阳光已经收尽它金色的光芒,贫瘠的黄土高原,显露出她一年中最丰硕美丽的一面。黑夜从大地升起,茫茫暮色渐次笼罩着大地上的一切,我掂着笨重的行李箱,搭乘一辆到县城拉化肥的农用三轮车,准备乘夜行列车到遥远的一个国营农场去上班.路过村口母亲小果园的时候,我特意下车给母亲打了一个招呼。其时,母亲正在果园中那间黄泥小屋里做晚饭,一听说我要走,到一个她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的地方去上班,愣得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及至我走出果园,越过一块新耕过的松软的田地,坐上停在路边的三轮车时,她才跌跌撞撞地从小屋中跑出来,手里拿着刚从树上揪下来的两个通红的大苹果,向三轮车跑来.然而,三轮车开动了。我看见母亲在松软的土地里跌了一跤,她慌忙爬起来,捡起苹果,望着暮色中渐行渐远的三轮车发呆.我无法看清她脸上的表情,可是,她那孤单的身影和在暮色中飞扬的白发,却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之后,我只身飘零到千里之外的豫南大平原,在一个叫老王坡的国营农场里工作。冬天的夜晚,厂部里空旷静寂,高远的天空中,星星稠密而灿烂。夜风呼啸着,在辽阔的万亩大农场上游荡。办公大楼空荡荡的,我坐在一盏桔黄的台灯下,沉醉在史铁生《我与地坛》那浓得化不开的母爱中。蓦然回首,已是夜阑更深时分,从遥远的夜的角落中,传来的夜行列车韧长的铿锵声,清晰可闻,一下一下击打我记忆的大门,一时间,《我与地坛》中那个沉静哀愁,总是在不知不觉中默默站在儿子身后,注视着儿子的母亲的形象,与村口暮色中拿着苹果,呆呆地望着渐行渐远的儿子的母亲的形象混为一体。在这寒气四逼的凛冽的冬夜里,我仿佛又看见了母亲那慌张的神色,她跌跌撞撞的跑出小果园,北京中科白癜风“平安医院”在新耕的土地上跌了一跤,她在暮色中孤单的身影和飞扬的白发。泪水,汩汩地流满了我的脸庞。

  1997年秋天,我回老家看望母亲时,父亲已是肺癌晚期。一年来,为了不耽误我的工作,母亲没日没夜地默默守护在父亲的病榻前,所有该儿女们做的一切,她都替我们尽善尽美地做了。一面还劝说安慰父亲,替我们解释开脱。她一心希望我们能安心工作,做出成绩,生怕因为她和父亲而连累了我们。她尽自己的一切努力,默默地把儿女们的负担减少到零,而把博大的母爱发挥到极限。那几天,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忙里忙外地为我做好吃的饭菜。听说我找好了对对象,她翻箱倒柜,把压在箱底的她结婚时的陪嫁――一只银手镯,缴给我,让我带跟她未见面的儿媳妇。傍晚,我陪她到村口小果园里挖白癜风专家郑华国菜,告诉她我的一片文章获得了一项征文大奖,并将在人民大会堂参加颁奖活动,我看到她挖菜的手停止了活动,她仰起脸,认真地看着我的眼睛,接着,两颗浑浊的老泪从她眼角溢出来,慢慢地从她爬满皱纹的沧桑的脸上滚落下来。

  去年暑期,妻子带着孩子回老家避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一个多月。父亲去世后,母亲就在姐姐照顾下,在老屋中孤独的度着她宁静的晚年。秋初,我回老家看望母亲,接妻子回城,母亲一脸的难舍之色。临走的时候,她坚持要送我们到村口的公路旁。当我们坐上车要走的时候,她还紧紧地扒着车窗户,叮嘱我们到家后,一定跟她打电话。她含着笑一遍又一遍地摸着她小孙子的头,直到司机催促她好几次,她才离开车子。

  不久前,姐姐来信说,漫长的一个冬季,母亲一直在暮色苍茫的时候,静静白癜风专科医院咨询的守候在电话机旁,直到夜色深沉,直到电话铃声响起。她日复一日,在电话机旁守候儿子的音讯,守候着一个慈母无微不至的牵挂和深沉的爱。有一段时间,我儿子的脚不幸被自行车压伤,我不敢告诉她,有十几天没有跟她打电话,她急得寝食不安,以为我出了出了什么事儿。她一遍又一遍的催促姐姐给我打电话,姐姐不打,告诉她我没事,她不信,狠狠地把姐姐骂了一顿,一连几天不和姐姐说话,直到我向她说明情况后,她才放了心,同时又为她的小孙子担忧。

  十年来,我与母亲天各一方,相隔千里。每当秋天,每当苍茫的暮色笼罩大地,每当满街的华灯次第开放,我的心底都会条件反射般的升起一股忧伤和惆怅。伴随着浓浓的忧伤和惆怅,母亲拿着两只苹果,站在村口张望的形象,成为我心头一个化不开的结。我知道,这里面有乡愁,更有母爱。它们纠结着,疯长着,缭绕成一支清远的笛音,长年累月,在我心头吹啊吹,吹得我的心酸酸涩涩,怅怅惘惘。母亲啊!今生今世,我何时才能报答完您的恩情呢?!

  公元二零零三年二月四日

    

  本文获中国文协“永恒的母爱”征文一等奖。并录入《永恒母爱》第一卷。同时,2003年7月7日的中国广播网书院频道,在“经典散文诗歌”栏目中转载此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