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暄桐教室的50本必读书 | 46《万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8-25 05:4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书这件事,古往今来都很看重。既有博尔赫斯说,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也有陈继儒先生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乐土。对于我们写字的人来说,“先文后墨”,虽然不能仅以看书多少来衡量智识的总量,但读书确实是很重要的精神来源,也是构成人整体见识涵养的一部分。暄桐教室把读书作为日课之一,这次首选出50本,是在暄桐学习的必读书目,以后将逐一分享给大家。
  
  
  
  暄桐教室推荐:《万物》 既脱胎于古法,也长自己的面目
  
  作者:雷德侯
  
  ·
  
  在过去工业并不成熟的时代,中国古代工匠们却能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创造出数量惊人的艺术品,当中有怎样的机巧?在雷德侯教授看来,中国人理解的创造力,是基于模件的创造力,也是基于模仿万物衍生原理的创造力。我们从书里择取了中国艺术领域里的三个方向,来具体看看是如何体现这一原理的。
  
  ·
  
  01|画画
  
  古来,画家无不从既有的成熟法度出发,日复一日临摹先辈大家们的画作,为的便是习得一代代流传下的养分,有这样厚实的土壤作为积淀,方才长出了属于自己的花朵与果实。
  
  在有来处的基础上,充分发散自己的个性与想象力,从而创造出无穷的变化。因此,这样的“复制”不会机械,也不意味着创造力与灵感的消失。好比在我们生活的自然天地里,不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竹叶。
  
  ·
  
  02|书法
  
  我们看书家在笔纸之间熟稔地挥毫,看似随心所欲,其实背后有着森森然的规矩和法度。这样的法度里,有每个笔画恪守不渝的秩序,也有师从传统所深谙的技巧支持。
  
  古人赞美一幅字好,常形容是“心手双畅”。手上有经年习得的功夫,才能将那一刻内心的真情,如实表达。也正因着彼时的心境是自然流溢的,才有了这般变化无尽的笔墨线条,也才有了无可复制的珍贵吧。
  
  ·
  
  03|兵马俑
  
  在古时工业并不纯熟的时代,全然依靠手工的力量,去造就数量庞大而姿态万千的兵马俑,必然需要一个聪明的办法。
  
  两千多年前的工匠们是这样做的:
  
  他们预先制作出一些式样固定的陶制部件,而后在一连串排列组合的戏法里,将它们分门别类地组装。最后用湿泥进行粘合时,工匠们还捎带上些许生动的细节,比如画龙点睛的眉毛,比如那两撇胡须……如此这般,才有了兵马俑短时间里的快速制成与无穷无尽的变化。
  
  我们现在再看那兵马俑,像不像另一种乐高游戏?在统一的游戏模式下,原来也有这许多可供玩耍与创造的空间。
  
  ·
  
  中国人自古以来理解的创造力,是一种基于既有范式的创造力,也可以说是一种模仿万物衍生原理的创造力。我们会效仿古人经验,却并不妨碍个人风格的创立。
  
  我们常常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人是始终无法孤立于传统、孤立于天地而存在的,总是需要来自前人的智慧,也需要打开自己的眼睛,去观望这个世间,才能以心手,去生发。
  
  暄桐好句子,书里的这些话,值得一读再读!       
  
  
  
  祝大家读书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