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君子知道"复旦大学EMBA疫情当下,机器人如何助力各行各业?(上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30 17:2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君子知道”复旦大学EMBA人文商道沙龙特邀苏州艾利特机器人董事&副总裁、复旦大学EMBA2020级3班同学吴非,斯坦德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OO王金鹏,分享人工智能领域的现状和前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商业智能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凌鸿参与并点评。

  今天是资本驱动,未来是价值驱动,价值驱动最主要就是用户能够感受到它的应用价值。人们的应用场景一定不是单一的机器人机械化,更多是智能化,有待于技术的发展不断去完善。

  

  机械手臂的“担当”

  大家眼中比较熟悉的机器人,有医疗机器人、美容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最近大家比较关注在方舱医院里的运输机器人。

  

  中国部署最多机器人的应该是汽车工厂,类似为汽车车身四门两盖用作焊接的机器人,动作比较单一、特别频繁,适合在环境比较恶劣的工厂里工作。导体以及3C行业也会用机械臂来完成无聊的搬运和中转。

  国家电网这几年在电力行业重点推广特种机器人应用。以前都是人穿着绝缘衣,跟着云梯上到十万伏左右的电力输送线上,来完成管网结构的搭建、电路结构的检修,又热又危险。现在有可以做成全绝缘、耐EMC干扰的机械臂,用它完成电线的搭建就解放了人力。

  目前在上海的医院,有越来越多的机械臂助力医生完成手术。脑神经外科的手术,诸如帕金森、癫痫的治疗,是需要植入脑电极的,医生手部的一个细微晃动都会影响手术的成败。有了机器人更高的定位精度,可以在很短时间之内用非常小的创面更精准地为病患进行手术。

  未来在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智能停车场,将会有更多电动汽车自主充电装置。现在在张江科技城地下停车场可以看到这套应用。AGV(无人搬运车)加上机械臂,可以通过远程的移动找到汽车的充电口,机械臂把充电枪插在充电口,同时脱离充电宝去下一辆汽车那里进行工作。

  机械手臂的历史,最早可以溯源到公元前300年。人类开始利用一些科学技术替代人类的日常劳动力。

  

  第一个六轴机器人部署在美国通用的汽车产线上,这对于整个机器人手臂来讲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点。什么是六轴机器人?人的胳膊是七轴的结构,有七个关节,所以我们可以做一些舞蹈,一些特别好看的肢体动作。机器人如果要像人胳膊一样完成在三维空间内的点位可达性,根据数学算法来算它们至少有6个关节。2009年,更类似于人类胳膊的协作机器人诞生在北欧,瞬间风靡全球,这种关节模块化、精简化协作机器人的诞生才会让很多学术专家非常兴奋。

  在本次疫情下,我们智能机器人为人类做了哪些贡献?

  比如说核酸取样以后试管的拣选和搬运,因为有非常多的危险环节,那么用机器人来完成(更安全)。比如说咽拭子可以用机器人定位,找到人口部方向的位置,当然人要凑到这个方向上去,来完成核酸试样的采样。比如说试剂的分拣,试剂的分类,比如说在这种开放型的工厂,用复合机器人的方式来完成核酸采样。2020年武汉疫情时,方舱医院当时跟我们公司提的要求是要结合方舱人员的人脸识别,所以我们在机器人末端加了一个虹膜系统,图像采样、人脸识别,同时结合一些远距离上传的技术,可以跟公安部来识别这个人的身份,然后来进行消杀以及人的信息采样。在不久的将来,医院试剂的配送药房也将有越来越多符合机器人的存在。这些都是机器人行业在面对这场疫情催生下应用的一些产物和思考。

  2015年,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机器人行业迅速开始得到资本的青睐,在非常短时间内催生了很多公司,随之带来了国内机器人价格战的迅速激化。整个供应链的议价能力受到很大影响。早期我们公司深受其苦,我们用非常高的价钱却得不到交货期的保证。同时部分核心部件的厂商开始自己研发机器人,大家都认为这个类型的市场是一片汪洋大海,有非常多的可能可以发掘。

  未来机器人的整个方向会怎么演变呢?

  首先我认为破局之路是要形成规模优势。机器人替代人的方向不光对于企业来讲是大方向,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因为现在一个非常显性的社会特征是90后和00后的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再去工厂工作了,他们宁愿去送外卖。出生率已经下降到非常低的状态,比如说结合目前我们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倒逼我们企业提供品质更加优良、数字化能力更加好的生产线,以及更加好的产品,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些会促使整个机器人行业有10-15年的黄金发展期。对于厂商来讲,国内有庞大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有全产业链的制造优势,就有了一份可以快速发展的土壤。

  另外就是我们国内确实有非常丰富且层次非常多的产业链集群,各行各业的产业链这两年因为政策导向的支持,还是取得了让人比较可喜的成绩。包括我们公司目前采购的减速装置,现在已经完全能够完成国产替代,这也是我们能够持续追求低成本的一个核心要素。

  再一个是坚持自主研发。机器人厂商必须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完善专利和专有技术,来完成我们自认为的技术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会认为中国的机器人企业有重大机会,因为我们使用的场景足够丰富,我们对于民生以及2C端应用的诉求显然比国外要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如何能利用好这块场景、这块土壤来提炼出自己的专利技术,完善出自己的产品,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重要的话题。

  另外对于整个国产产品的品牌建立的过程,我认为也是未来一定要去做的事情。结合一下我们全产业链制造型的优势,中国的机器人公司可以在产品的交付以及维保等环节提供高质量售后服务以换取市场,在这个过程中要逐渐建立自己的品牌、口碑。

  我们人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有腿、有眼睛、有触觉、有手指,还有能够不停纠错、不停应对新鲜事物的大脑。机械手臂能做的工作还是有限的,为了更多探求新的应用场景、新的市场,如何把自己的产品定义成平台级的产品,如何能够和外部进行更加高效、通常的传输,是未来机械臂有更大释放前景的核心要素。就我们公司而言,未来3-5年,如何使得一些中小型的制造企业能够把机器人技术当作像螺丝刀、钳子这样的工具,快速应用到生产线上,是我们目前追求的课题。机器人的演变方向一定会是成为家中的一员,解决民生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以前我们在欧洲经常会听到一个笑话,说做机器人的都是人类的“Killer”,因为会让很多制造业中的位置被机器人所替代。在这个行业工作了十几年,我设想的未来是人类和机器共处的状态,人类的情感、情绪以及人类的发散性思维是任何AI以及机器人技术都不能满足的,未来的场景一定是人类和机器一起和谐分工,机器干重复的劳动性强的工作,而人类做一些更需要发散性思维的事情,更有趣味的工作。

  疫情当下,机器人如何助力智能制造

  移动机器人是无人驾驶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结合。为了和上臂机器人区别开,我们用移动机器来指在环境中能够自主移动、自由移动的机器人。

  

  在智能制造这个背景下,现阶段制造业非常希望能够实现无人化工厂、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但是制造型企业目前在这一块进程还停留在成长阶段。用“工业4.0”的概念比喻的话,可以理解为还停留在“2.0”甚至是“2.5”的阶段,距离真正在工厂中用机器人全方位替代工人、并且能采集所有数据并上传云端进行智能化的分析处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随着整个消费电子包括整个社会的演进,目前整个c端的产品一直在快速升级、进化和更迭,消费者的定制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于整个产品交付周期要求也很高,这需要的其实是整个产业无人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升级。想实现这些,我们需要对整个制造业的生产供应设备、相关的制成设备做大幅的改良和升级,同时要重新定义整个智能制造的很多业务逻辑和流程。同时我们更希望把智能制造中所有的设备、海量数据都能够通过平台化的系统串联到一起,为整个工厂的无人化流转、高效的运作以及智能化分析提供更多决策的基础。我们希望能够实现一个数字化的物流架构,同时通过软件定义物流在整个数字化工厂里的进程。未完待续,请阅读“君子知道”复旦大学EMBA疫情当下,机器人如何助力各行各业?(下篇)

  复旦管院EMBA复旦EMBA复旦大学EMBAhttps://www.fdsm.fudan.edu.cn/emb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