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爱,其实很简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4 07:05: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那晚一样,月已有些偏了,依然照亮窗台,明亮而温暖。

  似乎有四年了吧,家里只有我和爸爸两个人,姐姐在外求学,母亲在深圳打工,好久没回家了,春节回来几天却很是匆忙……

  如今,我也离开家在外念书,很少回家,偶尔有空才回家一趟。

  那晚,我与父亲坐在电视机前,乏了,昏昏欲睡。再看父亲,躺在躺椅上,右手支着下巴,双眼半眯着,没有一点儿精神,似乎要睡着了。那晚的父亲有点奇怪,要是平时早早就睡下了,而那晚都十一点多了竟没有动静。我轻轻推了推他:“爸,小儿头皮患白癜风该怎么办很晚了回去睡觉吧。”他猛地睁开眼,看了看我说:“嗯,你先回去睡吧,我还不困。”说完便硬撑看起电视来。我虽奇怪,却也没有深究。

  半夜,迷迷糊糊听到父亲的声音:

  “下班了吗?呵呵。”

  “怎么那么晚啊?饿了吗?”

  “哦,加班啊?呵呵。”

  “家里还好啊,老二今天回家了呢!呵呵。”

  “哦,还不困,电视好看就看晚了点,顺便给你打个电话,哈哈。”

  “那好吧,你快去洗澡吧,要不水冷了。”

  “嗯,就这么着吧,挂了吧!”

  “嘟嘟嘟……”

  我躺在床上,无声的笑了,我知道他在给母亲打电话。他想她了吧,等到那么晚,呵呵。

  抬眼望向窗外,月已有些偏了,却明亮而温暖。

  说了那么多,那句“我想你”还是没有说出口,这就是我的父亲啊!印象中,父母从不唤对方的名字,母亲总是唤父亲“老疯子” (因为我们是壮族人,在壮语里夫妻关系很好的便会唤对方为“疯子”),小时候还以为母亲讨厌父亲才会这样骂他,长大了才知道,那也是爱吃方便面前应了解这些小常识的表现啊。出生在那个年代的他们没有谈恋爱,也不会老公老婆的叫,不会说“我想你”,更不会说“我爱你”,但是每一句看似废话的问候都是一句“我想你”,更是一句句“我爱你”啊!

  前不久和民族大学中文系的一个朋友聊天,她告诉我,有一次上到民间文学这一课程时,老师举了一个壮族文化的例子:壮族人一般打招呼不是说“你好”,而是“你吃了吗”或是“你上哪儿啊”。听到这里,我不由得一震,是啊,这么多年了,我怎么没发现呢?原来一句简单的“你吃了吗”“你上哪儿啊”也是能代替“你好”的,其实又何止代替了“你好”呢,实际上它还代替了那羞涩的一句“我想你了”。正如我那憨厚老实的父亲一般,那一句句简单的问候,都是一句句深情的“我想你了”……

  昨天是感恩节,与朋友闲聊不自觉的聊到它。我问朋友在这个节日里有何打算,他说可以借机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爱,但他不善于表达。于是我提议,让他打个电话回家,问候一声。他想也不想就回了句:不必,父母不喜欢这种方式。我笑笑不语,我自然知道我们这一代的父母都难以接受西方那种表达方式,但我想说的是,打电话不是降火要分清楚其元凶要你说什么“爸妈,感恩节快乐”或是“爸妈,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之类的话,这对他们来说太煽情了。这些话会像那一句“你好”一样变得没有感情。电话通了,问问家里的近况,诉说自己最近在学校里发生的事,一句“吃了吗”胜过百句“感恩节快乐”;一句“我在学校很好”胜过千句“你们辛苦了”;一句“家里怎么样了”胜过万句“我想你们了”……

  爱一个人,不一定要说那三个字,更不必天天挂在嘴边,有时候只是一句简单的“吃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