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EMBA2012级卢厉斌和他的泰万盛水产贸易公司,看看餐饮供应链如何发展、如何发挥行业价值。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中显示餐饮行业市场规模为4.7万亿。以此大致推算,餐饮供应链已是万亿元规模的巨大市场。作为餐饮企业背后的食材供应链公司,在疫情这些年经历了哪些危与机,又是如何与餐企协同发展,未来的方向又在哪里?
卢厉斌:认知的改变是最重要的改变
与餐企唇齿相依,阳光总在“风雨”后
“难,很难。”是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卢厉斌这几年最直观的感受。餐饮的食材供应商和餐饮企业之间可谓是唇亡齿寒。
卢厉斌在今年2月底就预感到这一波的疫情不太寻常。卢厉斌是泰万盛中国总经理,这是一家大型的优质海鲜跨国公司。海鲜主要依靠冷链运输的,而冷链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最为敏感的领域之一。“所有进口冷链产品都有着非常严格的疫情管控措施,产品、仓库、工作人员要消杀,每一层分仓,每一个物流节点都进行了相应的控制。如果某个城市,比如西安、南京疫情严重的时候,冷链进出就会更严格,整个物流不顺畅。”卢厉斌说。
泰万盛是一家主打虾和鱼为核心的食材供应商和生产商。疫情常态化对于餐饮行业所带来的冲击和变化,首先影响到的就是泰万盛的餐企客户。由于泰万盛也向餐饮做食材供应,在一些餐厅关店没有订单的状态下,泰万盛收到的不仅仅是取消的订单,还遇到过账款拖延的情况。
“有些客户的账款拖了好几年,因为他们的日子确实很难,没有客流就没有现金流,整体的资金运转就会卡壳。”从2020年到2022年疫情的冲击下,他们的供应以及销售,其实都一直处在一个没有恢复常态的状态。因此他们的需求端、资金端,都会遇到困难,同时传导到供应商。
疫情期间,泰万盛推出社区团购套餐
除了客户资金链的传导,泰万盛遇到了第二个困难就是产品端的供给。在海外疫情严重的地区,例如印度、南美的养殖业、捕捞业的产出也会受到连锁效应的影响。特别是中间的供应链环节,很多集装箱在美国的西海岸、东海岸滞留,全球的供应链都因受到了疫情的影响而慢了下来。所以从需求端到供应端,甚至中间的这条供应链,对整个餐饮行业都有所冲击,而受冲击的程度受产品的不同品类而发生改变。
疫情对餐饮企业或餐饮供应链企业来说是试金石,未必是一件坏事。餐饮行业也许进入的门槛不是那么高,但如果一个餐饮企业或供应链企业没有足够的产品力、运营力、盈利能力和客户力来作为其生存基础,那么行业动荡就会筛选出去很多“不合格”企业。“餐饮行业的企业数量非常多,非常分散,但淘汰率也很高,每年踏入的新企业很多,淘汰掉的企业也很多,这是我们需要认知到的一个现状。”
卢厉斌曾经研究过发达国家的水产品案例,从中可以得到一些标准化、规模化、多样化的答案:专业的食材供应链公司要走得比餐企更快更靠前。
供应链发展既要找优势又要看趋势
泰万盛成立至今已有四十年,从无名无姓,到今日成为了几乎是位于全球前列的水产企业。回顾过去,卢厉斌有很多新的感想,餐饮行业它具有一个非常漫长的周期,长期来看,并没有出现过重大的技术颠覆行业的情况,也没有出现过重大商业模式颠覆的情况。因此从产品、从渠道、从整个运营的技术方面来看,它是一个长周期,具有很强稳定性的行业。
卢厉斌认为跟风并不是一家食材供应链公司能够取得成功的最优选择,而坚持自身的策略,坚持自我的优势,坚持对长远趋势的认知和学习,不断地积累专业能力。
比如当前产品端大火的预制菜,在一家食材供应链公司的视角看来,其实不是新鲜的概念,就是将食材预制处理到哪一个层面。比方说活鱼,将它洗净杀好去除内脏是预制处理,将它改刀成鱼片、鱼丸也是预制处理,将它用调料腌制好是预制处理,将它以蒸烤等烹饪方式变成熟菜也是预制处理,这代表的其实是不同用户需求的升级和变迁,这里的用户既包括B端的餐饮企业也包括C端的用户。那么当预制菜的风潮起来的时候,对一家成熟的供应链企业来说,就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在哪里,预制处理到哪一个层面,对公司来说是最优投入产出比的。
再比如植物基因的概念,植物基因背后的一些逻辑是碳达峰、碳中和。因为动物蛋白其实是一个碳消耗比较高的行业,那么未来达到碳中和碳达峰,我们需要植物基因,这是一个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趋势。这对于供应链企业来说,是要不断地学习和关注长远的趋势,在风潮到来之前,就提前布局和规划,才能在未来一步一个脚印走好。
从趋势上来看,行业的重组、供应链的组合,这些每年都会有一些,不只是每年,而是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些新的产品概念、新的模式概念出现,卢厉斌说要去把握新兴趋势背后的原理,它代表的消费者实际的需求,明白这些需求是否已经达到了可以转换成商业的一个时机,有些时候只是时机未到。要有一定的探险精神也要有做好失败的准备。把握住根本,安稳“掌舵”,船基本上是在往正方向走的,“只不过是有时候顺风一点,有时候逆风一点,快和慢的区别,这就是我们对未来的理解。”
一个水产人的精进之路
谈话之间,卢厉斌身上,总有一种潮州人自带的气质。
由于外公和母亲都是潮州人,受家庭传统的影响,卢厉斌被鼓励到下南洋打拼。早年的海外华人到泰国做的就是苦差事,水产、工厂,受当地亲朋好友的介绍,他来到了一个早期生产虾的工厂,第一阶段的下南洋的工厂生涯就此拉来序幕。 |